您现在的位置: 南方财富网 >> 个股分析 >> 正文
南财搜索

新一代触摸技术概念股重点上市公司解析

2012/9/29 9:47:18   来源:未知   佚名
    

  新一代触摸技术概念股

  新一代的触摸技术in-cell,on-cell和单片触控技术将对产业链格局进行改写,终端厂商未来将可能直接从面板厂商购买集成有触屏的面板而非过去那样分别从面板及触摸屏厂商进行采购。在2015年之前,也就是in-cell成为主流的平板显示技术之前,触摸屏生产企业将仍然占据产业链的优势地位,触摸屏企业的机会在于未来几年的优势期内推广单片触控技术,而面板企业的机会将在与未来的OLED+in-cell技术。

  1.未来主流技术将改变面板和触摸屏企业的关系

  1.1 单片触摸技术、in-cell 和on-cell

  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和及平板电脑的爆发性增长,以及超级本对触摸屏的需求逐渐开始显现,触摸屏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随着电容式触摸屏技术的进步,由液晶面板厂商投入的单片式触控技术预计将于今年开始逐渐成为主流趋势。

  目前所有的单片式触控面板技术中, 技术层次较为容易的是TOL(Touch-On-Lens),相对较难的是in-cell 和on-cell。On-cell 采用了将触控功能直接集成到偏光板以内;in-cell 是指将触摸面板功能嵌入到液晶像素中的方法;单片式触控技术是将ITO 感测线路制作于表面玻璃上,其又可以分为One GlassSolution(Sheet 制程)和Touch on Lens(Cell / Piece 制程)。由于减少了玻璃和薄膜的数量,是相较于out cell 技术,in-cell、on-cell 和单片式触控技术可以做的更薄(例如:对比采用out cell 的TFT-LCD,采用OGS 的TFT-LCD 会薄0.6mm)且透光性更加理想。因此,未来1-2 年内,TOL、in-cell 和on-cell 将最有望成为主流技术。从综合单片式触控和内嵌式触控两大方案的良品率和成本、结构设计、控制芯片等因素评判,OGS 与in-cell 各有千秋,未来的竞争格局很有可能成为两者并存。另外,两种技术路线可能也将涉及到具有影响力的品牌的产品的推广情况。

  1.2 不同的条件,不同的选择

  根据消费者行为研究,70%以上的美国和日本的消费者认为智能手机应当减轻重量以及厚度,并提高续航时间。由于提高续航时间势必增加电池的使用量,因此轻薄化的任务主要将由屏幕和触屏来担当。另外,玻璃得减少有助于提升透光率进而改善用户体验。

  在下一代的触控技术中,由于对于轻薄化的考量,in-cell 和OGS 都受到了业内的普遍期待。目前,全球主流的面板厂商多投入in-cell 的开发,并与IC 设计商共同解决in-cell 与面板整合的问题。预计,在初期阶段,各厂商的in-cell 投入将集中在中小尺寸面板领域,然后逐渐向大尺寸面板领域拓展。但是,由于in-cell的量产良品率较低,且由于与面板集成在一起,盈亏平衡点势必向上移动,因此,技术相对比较简单的OGS 也存在较大的市场空间。

  由于低端电子消费产品厂商竞争过于激烈,而且新进竞争者众多,产品市场将比较分散;另外,由于其利润较薄,其难以为产业链上的公司带来太多的利润。因此,从产业链角度来看,跟随苹果和三星的厂商将占据未来竞争的先机。从技术路线来说,三星目前走的是on-cell 路线;而苹果走的是in-cell 路线。因此,预计未来苹果将会采用in-cell 的技术路线,而三星的技术路线尚不明确,可能性较大的是由on-cell 逐渐向in-cell 演进。目前,掌握in-cell 技术的厂商主要有:LG、夏普、东芝、索尼、友达、新奇美、剑扬等;而on-cell 技术主要被三星所垄断。由于存在一定的技术壁垒等原因,中国大陆企业目前尚不具备in-cell 的量产能力,而技术相对比较简单的OGS 短期内将成为中国大陆企业的首选。

  1.3 未来面板和触摸屏企业的关系将有所改变

  在过去out cell 时代,面板企业和触摸屏企业的关系更加倾向于并肩作战:触摸屏由专业的触摸屏企业如宸鸿等来进行提供,而面板由专业的面板企业如LGD 等提供,下游手机或平板制造厂商则分别向两者进行采购,集成后形成整机。然而,随着三星移动于2010 年推on-cell 技术支持下的Super AMOLED 开始,这种情况逐渐开始发生了改变。新一代的触控技术,不论是on-cell、in-cell 还是OGS/TOL,触摸屏企业和面板企业间井水不犯河水的关系都将发生改变。在新技术下,终端厂商只需要从面板企业采购集成了触摸屏的面板即可,而不需要分别进行采购,因此,双方将成为竞争关系。从产业链角度来看,这种方式管理业相对简单一些,而且,就终端厂商的角度来看,更加倾向于简化产业链以便于管理。

  长期来看,in-cell+OLED 将成为主流的平板显示和触摸技术,但是在此之前其他技术路线仍然存在机会。目前来看,一旦on-cell 和in-cell 技术成熟,触摸屏企业的地位将非常尴尬,所以,触摸屏企业未来将面临两条出路:一是建立面板生产线,二是说服下游企业采用单片触摸技术。从目前来看,面板产线投资巨大,且其竞争格局是形不成规模的企业难以盈利。因此,未来触摸屏企业的主要机会将在于发展单片触摸技术。由于触摸屏厂商主导的单片式玻璃触控在技术成熟度和量产时间上占有优势,在今年以及未来两到三年都将维持这种优势(尤其是在中尺寸屏幕市场),但是长远来看,显示屏厂家主导的内嵌式触控面板才是未来市场的主流。另一方面,从技术上考虑,OGS 的技术在一段时间内尚且比in-cell 更加成熟,缺点相对较少,短期内来看,OGS 仍然比in-cell 更加成熟。因此,触摸屏的黄金时间应当是2014-2015年之前。

  另一方面,对于目前绝大多数的面板生产厂商来说,未来不但将面临内嵌式触控技术的升级的挑战,还将面对OLED 替代的挑战。短期内TFT-LCD 依然有着成本的优势,但是中长期来看,OLED 在节能、对比度和轻薄化方面有着TFT-LCD 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因此,OLED 替代TFT-LCD 只是时间问题。考虑到OLED 的巨大投资以及良品率提升方面的原因,以及in-cell 在中尺寸面板的替代尚需时日,面板企业在与触摸屏企业的竞争中占据上风要等到2015-2016 年之后才能逐渐实现。

  2.平板显示技术

  2.1 TFT-LCD 一段时间内将仍然将占据很大的市场

  2.1.1 TFT-LCD 在一段时间内仍然是主流FDP

  当前消费电子市场上的主流 FDP 依然是TFT-LCD。考虑到OLED 等新兴平板显示的渗透率的提升尚需时日,以电视为例,预计到2017 年OLED 才有望开始大规模的替代LCD,因此在一段时间内,TFT-LCD 将依然是市场上的主流FDP。目前,全球主要的TFT-LCD 厂商集中在亚太地区,其中,最大的厂商是LG,其次是三星电子。而中国大陆的TFT 面板厂商则主要有:京东方、天马微电子、熊猫光电、华星光电等。

  2.1.2 TFT-LCD 产业链市场分析

  在整个TFT-LCD 产业链上,最上游是一些材料类和器件类公司,主要包括集成电路、液晶、背光模组、玻璃基板、偏光片等,经由液晶模组厂商组装后,销往下游整机组装厂商。自1995 年以来,上游原材料占总成本的比例在逐渐提升,其已经从1995年的50%多上升至目前的约80%。从下游应用领域来看,电脑及家电和通讯产品占比逐渐有所提升而仪器仪表占比则有所下滑。

  面板的原材料主要是由基片玻璃、各类光学膜材料(偏光片、彩色滤光膜、棱镜片等)、电子元件(驱动IC 和控制IC 以及PCB 板等)构成。其中,占比最大的部分是是背光模组和光学膜。由于面板市场基本已经进入了成熟期,未来总体市场空间将很难获得过去几年那样的高增速。下面,将简单讨论玻璃基板、彩色滤光片、导电玻璃、偏光片和背光模组。

  ㈠、基片玻璃

  基片玻璃是液晶显示器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康宁最早于1989 年推出7059玻璃,是最早的基片玻璃。基片玻璃对玻璃表面的平整度、缺陷(伤痕、气泡和异物)、厚度、弹性以及波纹度和热膨胀系数等指标有着较高的要求。

  目前,世界上主要量产基片玻璃的供应商有美国的康宁、日本的旭硝子(AsahiGlass)、电气硝子(NEG)和板硝子(NE Technology)。目前,彩虹股份已经投入受益于技术门槛带来的寡头垄断,玻璃基板公司在行业中占据着毛利率最高的一端。

  近期,康宁公司推出了第二代Gorilla 玻璃,这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产品的抗损伤盖板玻璃。由于采用了新的玻璃成分,康宁第二代的Gorilla 玻璃厚度比第一代降低了20%,同时还保留了抗损伤、耐划伤及坚韧性的高指标。采用这种玻璃,可以提高电子产品制造商设计的灵活度,结合微软Windows 操作系统的创新,可显著提高装有新Windows 操作系统的PC、NB 的外观、性能和耐用性。今年年初,采用第二代玻璃的NB 已经上市。

  ㈡、彩色滤光膜

  彩色滤光膜有红(R)、绿(G)、蓝(B)3 种颜色,以适当的方式排列后,在白色光源下产生各种所需的颜色。彩色滤光膜通常作在液晶盒内,同时彩色滤色膜对装配过程、盒结构以及显示质量必须有足够的适应性。彩色滤色膜需满足的要求较高:彩色再现性好;对光、化学和温度的耐久性好;平整度好,不影Cell 厚度;图形尺寸要精确;成本要控制。

  TFT-LCD 彩色滤光片市场目前主要被日本企业所占据,日本的凸版印刷(Toppan)、大日本印刷(DNP)以及东丽(Toray)占据着全球65%彩色滤光片市场,占据着市场的主导地位。中国的彩色滤光片企业主要有莱宝高科和南玻伟光。

  ㈢、导电玻璃

  在玻璃基板完成清洗之后,将在玻璃上制备透明导电电极。ITO导电玻璃是在钠钙基或硅硼基基片玻璃的基础上,利用磁控溅射的方法镀上一层氧化锡(俗称ITO)膜加工制作成的。液晶显示器专用ITO导电玻璃,还会在镀ITO 层之前,镀上一层二氧化硅阻挡层,以阻止基片玻璃上的钠离子向盒内液晶里扩散。通常用电子束蒸发或在氧气气氛中溅射得到ITO膜,膜厚在100-300nm之间,厚度由其所需的电阻所决定。电阻率和透光率是由膜厚度决定的,膜越厚,方框的电阻就越低;但是由于光干涉现象的存在,所以透光率与膜厚度并不成线性关系,最大的透光率可以达到90%以上,对应的膜厚度大约在150nm 左右,而在75nm 膜厚时,透光率为最小的80%左右。

  ITO 导电玻璃在我国已经逐渐发展成为独立的行业门类,主要厂商包括莱宝高科、安徽华益、长信科技、深圳豪威、深圳南亚、常州康龙电子、江苏康达克、康力、南玻集团、多纳勒烟台电子等。由于具有一定的规模优势,中国的导电玻璃在全产业链上相对处于优势地位。

  ㈣、偏振片

  Cell 制作工艺完成后,要在液晶和两侧按一定方向贴上偏振片。液晶显示器的成像必须依靠偏振光,所有的液晶都有前后两片偏振光片紧贴在液晶玻璃,组成总厚度1mm 左右的液晶片。如果少了任何一张偏光片,液晶片都是不能显示图像的。普通的偏振片把入射光分解成2 个互成正交的线性偏振光,其中一个方向的偏振光透过偏振片,另一个方向的偏振光被偏振片吸收或散射。

  目前的偏振片生产技术以PVA 膜的染色工艺划分,有染料染色法和碘染色法两大类。染料系偏光片不容易获得高透过率、高偏振度的光学特性,但耐高温高湿的能力较好;碘偏光片比较容易获得高透过率、高偏振度的光学特性,但耐高温高湿的能力较差。

  目前的偏振片生产企业主要集中于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其中,日工电工(Nitto Denko)和住友化学(Sumitomo)占有全球约一半的市场份额。由于生产偏光片所需的关键原材料方面,日本企业对技术和生产的严密控制保证了其在市场上的独占地位,其牢牢把握住偏光片的关键原材料TAC 膜和PVA 膜的技术和生产,其中富士写真占据TAC 薄膜80%以上的市场,而KUARARY 则占据了PVA 膜65%的市场。另外在偏光片的其它原材料膜层方面,日本也居于垄断地位,例如,90%以上的AG 膜市场由日本电工和大日本印刷占据,因此从短期来看,日本企业对偏光片的垄断低位仍将难以撼动。

  ㈤、背光系统及模块

  背光模块主要包括光源、导光板、反射板、扩散板、棱镜、框架等。

  2.2 OLED 有望成为未来的霸主

  2.2.1 OLED 技术及其原理

  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是自20 世纪中期之后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显示技术,自1987 年柯达公司推出OLED 双层器件后,OLED逐渐开始商用化。与液晶显示器相比,OLED 具有全固态、主动发光、高亮度、高对比度、超薄、低成本、快速响应、宽视角、工作温度范围宽、易于柔性显示等诸多优点,成为未来前景广阔的平板显示方式之一。

  OLED 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正负载流子注入有机半导体薄膜后复合产生发光。OLED的发光过程通常由5 个阶段完成:①在外加的电场作用下,电子和空穴分别从阴极和阳极向夹在电极之间的有机功能薄膜注入;②电子和空穴分别从电子输送层和空穴输送层向发光层转移;③电子和空穴复合产生激子;④激子在电场作用下迁移,能量传递后激发电子跃迁至激发态;⑤激发态能量通过跃迁产生光子。

  2.2.2 OLED 将成为未来的主流平板显示技术

  OLED 自20 世纪中期发展起来之后,从2005 年之后逐渐进入了产业化的阶段,自2011 年底以来,三星、LG、索尼和松下先后对OLED 显示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投入,预计今年年底开始,OLED 将开始以一定的速度开始对传统的液晶面板进行替代。

  根据光电协进会(PIDA)统计,2011 年全球AMOLED 在智能型手机的出货量约为4100 万台,比2010 年的1300 万台,增长了210%,在智能型手机市场中的占比达到9.2%。据PIDA 预估,2012 年AMOLED 智能型手机出货量则可达到8970 万台,在智能型手机市场中的比例将提升至15%。由于从渗透率曲线来看,在10%-90%之间的时候,行业都将维持在一个比较高的增速上,因此,未来几年内,OLED 将有望成为平板显示市场的新霸主,在通讯终端、柔软显示器、PC/NB 显示屏以及电视领域将逐渐替代原有的平板显示。电视方面,预计今年年内将会有大尺寸OLED 电视的问世,但是根据DisplaySearch 的研究显示,OLED 在大尺寸显示方面的大规模替代将很难在2015-2016 年之前开始。

  目前的 OLED 生产线主要有2 种:新建生产线以及在原有的液晶面板生产线上进行技改。采用LCD 面板线改造为OLED 的投资方式,白光加IGZO TFT 的工艺结构,可以显著降低OLED 面板线投资的成本,但是每一条可以的达到经济产能的OLED 面板线的投入也应在10 亿美元左右;如果全新建设崭新的8.5 代OLED 线,产能为月入玻璃基板8-10 万片,则投资总规模会在50-70 亿美元。在一段时间内,由于投资额的原因,新增高世代OLED 将主要来自TFT 改线,而低世代OLED 线则会是TFT 改线和新建产线并存的局面。

  在高世代液晶面板产业方面,国内企业至少晚于业内同行4-6 年。但是,在OLED产业,这一距离可能缩短到2-3 年。目前,除了京东方的成都4.5 代改造线、北京半条8.5代改造线、鄂尔多斯新建5.5代线;以及华星光电投入的6 代低温多晶硅TFT项目(可用于6代OLED 面板线)外还有很多中小面板业者在加大OLED产业的投入。

  从OLED 过几个季度的出货量情况来看,手机占比始终非常大,但是随着超级本的逐渐推广,以及平板电脑逐渐开始采用OLED 作为屏幕使用,预计移动电脑市场将逐渐占据根伟重要的位置。由于移动电脑和下半年即将推出的OLED 大尺寸电视的屏幕面积较大,因此其对OLED 的需求量也比较大,未来有望将成为OLED 市场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之一。

  2.2.3 OLED 市场分析

  从需求角度来来看,未来几年各种尺寸的 OLED 显示屏预计将有较大的出货量的提升。分尺寸来看,由于基数的原因,小尺寸OLED 增速相对比较慢,而重大尺寸增速相对要快一些。具体来讲,由于笔记本和电视对OLED 需求的大幅度提升,未来尺寸越大则增速越快。预计2014 年之后,小尺寸OLED 屏幕出货量增速将会开始下降,而随着高世代OLED 线的建成导致成本的下降以及技术的进步,大尺寸OLED屏渗透率的提升将带来其高增长的时期。

 

[1] [2] 下一页

(南方财富网个股频道)
    南方财富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延伸阅读
商务进行时
每日必读
财经新闻24小时排行
证券导读
关于南方财富网 -版权声明诚聘英才广告服务网站地图友情链接
特此声明:广告商的言论与行为均与南方财富网无关
www.southmoney.com
南方财富网 © 版权所有 闽ICP备09035581号